主页 > 网站文章 > 收藏知识 > 正文

赏鉴知识:赏印品砚运笔观石(1)

2010/10/10 18:30:00  来自:转载自艺术与投资  评论: 暂无

清乾隆 御制竹黄御制诗“九如灵芝”图如意 《乾隆御题》铭 1388.64万元 香港苏富比 2010年4月8日

文人的书斋生活,立体而活泼。在门类繁多的文房清玩中,很难分辨出伯仲。不过,为了浅探究竟,笔者甄选出在拍场上较为常见的印章、砚台、毛笔和赏石,作为切入口。尝试从这些门类的艺术内涵和市场行情来感受文玩的魅力。

一印虽微,同其精妙

近代艺术大师黄宾虹曰:“一印虽微,可与寻丈摩崖,千斤重器同其精妙”。

此话虽一语中的,但印章的价格却长期以来与“重器”相去甚远。“其实印章的艺术价值并不比书画低。”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董事胡西林说,“不过,由于篆刻艺术在表演和欣赏上的局限性,印章的经济价值长期被低估。”直至最近3年,印章价格才开始扶摇直上。

其中尤以田黄材质的雕工精美的清代印章为最。众所周知,田黄石的收藏早在清朝就已蔚然成风,民间有“一两田黄三两黄金”之说,质地上乘的往往“易金数倍”。由于田黄石奇货可居,市场上对之的购买热情日益高涨。一方几十克的田黄印章,动辄上百万,成形的方章或出自名家之手的有文化内涵的珍品,达到数百万已不足为奇。就目前拍卖成交价前10名的印章中(不包括皇帝玉玺),田黄印占到7席!

如果说田黄印章的价高,部分原因来自于材质的珍罕,那么文人印章近两年来的补涨行情则更能说明收藏者对印章所凝聚的“诗书画”的艺术含量和文献价值的极大尊敬。譬如,去年秋拍中,北京保利推出了一枚极为特殊的“齐白石·诗书画印四绝六面印”(1932年作)。这件集齐白石诗、书、画、印四绝于一身的存世铭品,魂绝色飞,以470.4万元成为齐白石印章的最高价。稍后,北京荣宝又推出一组近代著名画家叶浅予的常用印,共48枚,以5倍于估价的560万元成交,可喜可贺。而今年春拍中,西泠拍卖也整体推出一组“西泠八家”之一钱松的22方佳印,以380.8万元震撼了南方拍场。

文人印章的三次高潮

明代中叶至清末的印章,一般称之为明清流派印章。其兴起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印材之转变,二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加入治印行列。他们或是书家、画家,或是诗人、学者,各有不同的“印外功夫”,一旦亲手治印就亟思变通,不但敢法秦汉玺印,还旁及钟鼎、砖瓦、碑版等金石文字,使印坛呈现争奇斗艳的面貌,并一直沿袭至近现代。具体说来,继文彭、何震、汪关、朱简、程邃为代表的篆刻名家在明万历时期兴起第一次篆刻高潮后,以丁敬、邓石如为代表的篆刻家又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兴起了第二次高潮。而在晚清时期兴起篆刻第三次高潮的代表人物则有钱松、吴熙载、赵之谦、胡镢、吴昌硕、黄士陵。其流风余韵,影响和孕育了众多民国时期的篆刻名家并直至当今。

取一佳砚,胜于拱璧

砚之秉性,正如古人所铭“其坚实可爱,置几案间如厚重君子。持坚守白,不磷不淄。”而且,在文房四宝中,砚因“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存”之特点,而尚有精品存世。然盛誉者则是号称“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其中端、歙名列其首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