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消费难以融入国际市场 中西文化差异是主因
2010/9/7 16:11:00 来自:转载 评论: 暂无
细观市场 鉴定标准成瓶颈
由于新疆和田玉开采过剩,导致资源匮乏,地方政府为了保护这一资源因而对开采制定了相关制度。以今年为例,由于制度规定,和田地区减少了对和田玉的开采,很多拾玉人只能在洪水之后去捡拾籽料。“今年洪水没有带下来多少好玉,收购价格很高。”常年出差南疆地区的帕尔哈提,每次都会带一些玉石籽料,但今年却只带回了两块拳头大小的籽料,送去玉器店鉴定后,对方给的收购价是5万元,他说挣了不到1万元。
克拉玛依西路军区总医院旁的一家玉器店的店主告诉记者,因为和田玉开采量的减少和收购价的提高,目前首府玉器市场上的俄(罗斯)料、青海料开始增多,这两个产地的玉石价格要低于和田玉很多。而实际上,俄罗斯阿尔泰玉在清代就是和田玉的一支,仅因为边界的变化价格就一落千丈,远在和田玉之下,这种价格差在西方人眼里是不符合逻辑的。在西方人看来,因为有统一的鉴定标准,同样成色、品质的一枚钻石,不论产自南非、亚洲还是欧洲,其价值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而玉石呢?即使是同一产地的玉也会有差异,比如和田玉就分为籽料和山料两种,加工好的玉饰上有带皮色和糖色的价格也就会增加,这样的区分方式,不要说是普通消费者,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得多人“会诊”才能确定最终品位。
由于影响玉石价格的因素太多,玉石分类纷乱繁复,目前国内仍屡屡出现生产商、经营者为转嫁开采风险,哄抬玉石价格,不但定价随意,而且动辄炮制话题影响价格走势。
如,连是否称得上玉石还尚有争议的黄龙玉,在昆明石博会上,竟标出了令人咋舌的9000多万元。这种现象和难以捉摸的价格体系,让西方消费者望而生畏,也让玉石经营者敬而远之。
拓展市场 要融入世界文化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的专家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珠宝玉石消费总额将达到1800亿人民币。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诱惑,欧美和港资品牌及中国玉石商人开始纷纷炒作中国珠宝玉石市场。
显然,国外商界盯上了中国市场,那么我们能不能打破消费的瓶颈呢?
新疆和田玉行业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吴剑雷告诉记者,新疆的玉石界人士已经在为玉石消费融入世界市场做尝试了。
2008年3月,在“自治区地方标准《和田玉》《和田玉实物标准》征求意见会”上,将和田玉的定义调整为:“和田玉是由自然界产出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具美观、耐用、稀少性和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简单的说,和田玉不再是仅指和田地区所产的玉石,它不具有产地的含义,而仅仅是一个玉石的名称。这不仅是对传统的玉石定义和分类一次颠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方人认为中国玉石难以鉴定的问题。
同时,新疆玉界还从工艺方面入手,结合国际珠宝消费的关注点进行革新。奥运会奖牌的“金镶玉”为和田玉做了很好的一个推广,这也迎合了国际珠宝消费中以镶嵌为主的潮流,如今我国深圳地区以金镶工艺加工的饰品,已经成功打入国际商场。其中,以玉石为戒面,周围镶嵌钻石的金镶工艺戒指,在首府也颇受欢迎。目前和合玉器、国玉等一批新疆玉器店都有了自己的设计、研发队伍,通过借鉴翡翠、钻石、宝石等饰品的加工工艺,拓展着玉石的加工工艺。
以和田玉为原料的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中国印为和田玉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而新疆玉界今年又通过为世博会提供玉石类产品,及为即将召开的亚运会提供玉石礼品等多种渠道,将和田玉推向国际珠宝舞台。
新疆都市报 记者 李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