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站文章 > 百姓玉事 > 正文

散落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

2010/10/10 16:32:00  来自:转载自新浪网  评论: 暂无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内圆明园流散文物今安在?

编撰 | 刘香楠

圆明园文物因遭抢掠流失海外的境况令人痛心,其散落国内和民间的遭遇同样不堪回首。旧时王谢堂前“燕”,最终“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历史的宿命。

走在圆明园长满荒草的土山,难免不让人心生“黍离之忧”,“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或许就在一座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或许就在莘莘学子朝夕相处的校园中,或许就在空气中都弥漫着古书气息的图书馆内,曾经的皇家物件沉默地流落其中。

继英法联军1860年洗劫、焚烧圆明园后,民国时期,军阀、官僚、政客又大量盗走园内文物,修建私人别墅。“文革”期间,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搬取圆明园内石件。经过百余年的破坏,圆明园里的文物,除了部分断壁残垣,其他基本已荡然无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流散在国内的圆明园文物约有500 件,最著名最为大家熟知,并已经列为国家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大型石雕、湖石及碑刻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颐和园及中山公园等知名文化景园内。除此之外,部分圆明园碑刻拓片、瓷器等,也散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等处。

前几年,圆明园学会会长张文彬特意到北京大学去开了一场讲座,讲的就是关于圆明园流散到国内的一些文物。到北京大学去讲,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就在北大校园里,有着不下十件东西来自于圆明园。张文彬在北大的演讲中提出,希望北大能够将这些原本属于圆明园的文物归还给圆明园。对于张文彬的呼吁,北京大学考古系的一位教授当场表示反对,他的理由是:北京大学现在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圆明园文物回归之难。国内尚且如此,国外追讨的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圆明园学会一直有想法,要把圆明园推向全世界,让更多人都来保护和研究圆明园。

多年以来,到底有多少圆明园文物流失了?如何建立健全文物回归的法律保障体制?政府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流失文物回归后如何妥善保存并发挥其历史、艺术价值,仍然是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如果圆明园流散在国内的文物尚且难以妥善回归,就很难为海外文物回归奠定基础,甚至为他国不愿归还授以口实。

保护文物,匹夫有责,文物保护法总则就明确表示,所有的人都有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义务。只有全民参与,圆明园流失文物才能最终有一个完美归宿。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