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玉与“羊脂欲”
2011/3/19 11:10:00 来自:转载自《证券时报》 评论:1条
到后来明确地知道了和田玉及其他相似玉石的密度差别及简单的测试方法后,自行做了一下检测,发现这一小块被我视作珍宝的“羊脂玉”居然只有2.65的密度,不仅不是所谓羊脂,就连和田玉的边都沾不上,只是典型的石英岩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石——水石的白度甚至可以超过和田白玉,硬度则比和田玉还高,达到摩氏7度,裁纸刀当然刻划不动;而之所以比较细腻,则是因为其与和田玉籽料的“路线图”完全一致,都是玉龙喀什河里的卵石,长年累月受河水冲刷,安有不细之理?
一段羊脂梦终于醒来,再仔细看时,发现白度、细度确实都不错,但油润度呢?按说,很细腻的和田玉,即使达不到羊脂级,其油性也是相当好的。而所谓羊脂玉,首先就得润,是吧?否则羊脂玉的“脂”又作何解释呢?羊脂玉号称“白如截肪”,截肪是什么?就是一段羊油,维族朋友说得更具体,是羊尾巴油。
这钱肯定是白花了,或者说,花钱买教训了,“吃药”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钱花得很值:没有它,我可能至今还不知道什么是羊脂玉,恐怕还以为满世界都是这种美玉呢。要是在对羊脂玉的无限向往与追求中,花巨资淘回一块甚至多块巨大的号称羊脂玉的水石,那才是真正的“吃药”了,对吧?
也许有人要问了:你说羊脂玉十分稀有,怎么很多时侯都能看见鉴定证书上写着“白玉-羊脂白玉”的鉴定结论呢?这就涉及到真羊脂与“证书羊脂”的关系了。根据2003年的“新国标”,在有的鉴定机构那里,只要软玉的白度、净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具羊脂玉的鉴定证书,而不管究竟是和田料还是俄料、青海料,甚至干脆就是韩料。于是乎,“证书羊脂”漫天飞,并且价格也很容易让人接受,一时购买者众。但此“羊脂”非彼羊脂,在老玩家眼里,最多也就是一块白玉而已,与真正意义上的羊脂玉毫不沾边,市场价格与收藏价值也有天壤之别。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俄料,因多有黑色的外皮,业内称为黑皮料。这类料子中的一部分几乎能与和田玉羊脂玉相媲美,一时间成为玩家追捧的对象,价格也扶摇直上,公斤价从几万涨到了目前的七八十万,且仍没有“刹车”的意思。看来,在和田羊脂玉越来越稀缺的情况下,黑皮料作为能够满足人们“羊脂欲”的料子,也不失为一种替代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