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站文章 > 百姓玉事 > 正文

与慈禧“亲密接触”的最后一人

2010/9/10 9:14:00  来自:转载  评论: 暂无

抄出来的功底

“文革”爆发后,徐广源离开学校,回乡务农。娶妻生子后,他的日子过得很苦。为了养家,他不得不到山上去砍柴,再背到集市上卖。但他对清东陵的兴趣丝毫不减。背着百十斤重的柴走在山路上,他还不断默念:“慧、惠、勤、平、密、成、宣、定、良、宜、荣、马、蓝、布、伊、新、袁、尹、文、常、勒……二、七、九、十一、五……”前面的21个字,是康熙景陵的妃园陵中11位妃子、10位贵人的封号,后5个数字,则是乾隆裕陵的妃园陵中每排宝顶(坟头)的数目。

徐广源还有一个特殊爱好——抄。只要有时间,他就背起书包,四处找石碑、抄碑文,一抄就是大半天。有人好奇,跑过来看,最后总结说:“这个人有病!”

一次,徐广源要去抄写慈安陵神道碑,把门的小伙子死活不让他进,他就软磨硬泡。小伙子被磨得没办法了,答应去和管事的说说,可领导就是不同意。小伙子后来偷偷跟他说:“你等着,我替你抄去。”许多年后,徐广源调进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1984年后改名为“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工作,当年那个不允许他进门的领导说:“我当时还以为你要去陵墓边的果园偷苹果呢。”

对于“抄”这个习惯,徐广源解释说:“我上学时就喜欢抄写,除了古文,物理定律、数学公式都抄。抄一遍,能顶上背好多遍,还能增进理解,练习书法。”他拿出自己1964年抄录的清宣统皇帝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给记者看,“这在当时是禁书,买不到,我就抄。”整整三大册,43万钢笔小楷,526页,每册都用牛皮纸做了一个封面。纸张微微泛黄,但每字每行都整整齐齐,没有一个墨点、一个划痕。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