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站文章 > 行业新闻 > 正文

“晶玉良缘” 造就的大师沈德盛

2010/12/20 21:00:00  来自:转载自博宝艺术网  评论: 暂无

人们都喜爱晶莹剔透的晶玉工艺品,然而,对水晶和白玉其雕琢技艺却感到神奇。自然,水晶和白玉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为美器;岂不知,与晶玉结下良缘后成就了许许多多的琢玉大师。沈德盛,便是在璞玉碎石堆上站起来的一位年轻的大师。

作品《荷叶观音》获2004年中国“天工奖”金奖;作品《钟馗》获2004年中国“天工奖”最佳创意奖;

作品《双马》获2006年中国玉雕“天工奖”铜奖;

2006年 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

作品《和谐》获2007年中国玉雕“天工奖”银奖;

作品《猎豹》获2009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刻苦学艺 崭露头角

少年时的沈德盛由小学选拔推荐,考入上海玉石雕刻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从事雕刻工作。由于自己的努力,几年后成为全厂最年轻的设计员。被厂方推荐进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与上海工艺美术公司联合举办的中等专业学校脱产学习,师从上海大学著名雕塑家张海平先生。

1990年,沈德盛参加国家轻工业部举办的技术等级考试,获得7级工。此时的沈德盛已在雕刻界崭露头角,应佛教界的需要,经上海玉石雕刻厂推荐,沈德盛单独跟随上海佛教协会副秘书长、佛教艺术专家胡建宁先生,在上海龙华寺、圆明讲堂、真如寺、安徽九华山佛学院、九华山各地寺院、福州西禅寺、宁波天潼寺等地修琢大型玉佛。

长期从事雕刻艺术耕耘的沈德盛,越来越感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主要是对生活观察、体验、思考并经过提炼后的再反映。

不断进取  拓宽才艺

1999年,一台湾集团的老总喜好水晶雕刻艺术,于是由其出资,让沈德盛开办了一家雕刻厂,并兼任该厂的厂长与设计师。

近些年来,沈德盛不断地在水晶材料上下功夫。他认为水晶材料具有时代感,表现手法多样,具有光效应,是能够反映自己心中所想的一种载体。因此,采用老题材新解、新做;新题材老做;新题材新做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感观,重在创意。

2004年首次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组办的“天工奖”评比,1件作品获金奖,1件获最佳创意奖,10件获优秀作品奖。期间被中央电视台2套《衣妆盛饰》节目组采访报道,新华社记者采访并在网上报道。沈德盛的工作照片也刊登上《中华英才》大刊物。

再接再厉  不敢懈怠

2004年后沈德盛自己开办工作室,实行体面就业。

简陋的四间工作室组合,虽然没有往日的清雅,然而,雕刻的玉石和水晶作品件件体现了大家的风采。

一件高三尺、宽厚近二尺半、重半余吨的整块翡翠石,经过沈德盛二年多的精心设计和制作,一个活生生的大鹏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就连香港金店谢瑞麟品牌老板见了都爱不释手,自愧叹道:“就是把我全卖了,也换不来这只鹰”。

著名旅美画家丁绍光、中国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章琦教授、聂力将军、原故宫博物馆副馆长著名玉器鉴赏理论家杨伯达老先生、北京玉器研究所玉雕大师宋世义等老前辈前来指导,丁绍光先生并与之商讨绘画与雕刻如何结合等等。前辈与同行的关怀,使沈德盛时刻不敢懈怠,更加努力向前。

由于,水晶和玉石雕刻作品的不断出彩。2006年,沈德盛被中国宝石协评为第2届全国玉石雕刻大师。在赴京收受证书时,随身携带的1件作品在参加“天工奖”评比中,获得铜奖。2006年6月被上海电视台新闻组、东方电视台时尚频道组报道。

在和沈德盛的交谈中,大师道出了自己的格言:石头是很美的,我们要尊重她。

刊于2010年2月《中国与海外》专刊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