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站文章 > 拍卖资讯 > 正文

追捧文化的价值 尺牍精品现身秋拍

2010/12/18 15:59:00  来自:转载自中国证券报  评论: 暂无

曾国藩信札

尺牍在今天的拍卖场上也成为买家追捧的珍品,将于12月29日在上海静安希尔顿举槌的上海崇源秋拍,同时推出明代名人尺牍精品与皕宋楼陆氏藏晚清名人信札。公司总经理季崇建表示,这两批尺牍应该能在拍卖场上真正体现尺牍的价值。

尺牍是古人书信往来的方式,早在两汉期间因士大夫阶层的出现就开始风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书法风格。这种书法风格到了两晋时期达到高峰,如前不久中国嘉德推出的王羲之《平安帖》就是其代表作,虽然只有区区41字,却以3.08亿元创下今年秋拍书画拍品成交价之最。

作为绵延至民国晚清之交的文人传统,尺牍是书画大类中一个数量庞大的子项。季崇建认为,其中的精品还是比较难得的。

这次上拍的“明人尺牍”共38札,相比钱镜塘所藏《明代明贤尺牍》更侧重于明中后期众多著名书画家的信札,既是他们真性情的流露,而就书法艺术而言更为精彩,堪称流派各异的明代书法大全。如吴门大家文征明的蝇头小楷,法度谨严遒劲;师法晋人的王鏊书札具有细瘦、岸然森严的意趣;王宠的书札有古雅淳朴的特点;李东阳书法张弛有度、清逸隽秀;金琮书法崇尚赵孟頫,姿韵宽和而秀润;徐霖行书出自二王,行势遒婉而肌态丰妍;茅坤书则潇洒流便;朱之蕃行书布局均匀,章法平稳;李流芳书受苏轼和米芾影响,挥洒自如,笔致丰腴;陈继儒也学苏米,却融入自己体貌;米万钟行草得南宫家法,盘曲迂环,以纵取势;黄道周的草书笔势翻腾遒劲;倪元璐书法以钟、王书为风骨,以拙饰巧;而有“神笔”之誉的王铎书札行楷相间,信笔挥洒。还有明末遗民“四画僧”之一的石溪、“画中九友”之一的程嘉燧等,更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所书的难得一见的尺牍;明代高僧雪浪法师的尺牍,也令人一窥这位当年的“江南第一诗僧”的书法风采。这些书札当时裱为两卷,原为海上著名藏家的旧藏,35年前由于种种原因被分拆成散页,零落分散到后代多人手中。为了使这批明人尺牍重聚,上海崇源不惜分赴欧美及港澳,使这批分散30多年、流落各处的明代书法艺术精品完整搜罗,海外回流。

另一批拍品则出自晚清时期著名的“四大藏书楼”之一湖州陆心源的“皕宋楼”。其藏书以宋、元版本数量之众、价值之高而在海内无与伦比。陆心源去世后,其子陆树藩因经商失败,在1907年前后将其中大部分最精华的藏书卖给了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后者因此成为国际汉学重镇,共有18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而陆心源的宋元版藏书就占了16种。一位上海有心人在“皕宋楼”旧藏流失的过程中多年搜寻,积累起这批堪称“皕宋楼”最后遗存的藏品,汇集了百余通晚清名人的尺牍,其主人为陆心源的堂弟(“竺斋”)及清代名流周学濬等,而给他们写信的人,则囊括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重臣以及“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李慈铭等清代名士。其中,这次上拍的30多通曾国藩书信均为其亲笔。

季崇建表示,上海崇源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从世界各地寻找这批“明人尺牍”使其重聚,而“皕宋楼”旧藏晚清尺牍的集结则凝聚了关注名人尺牍的上海藏家一生的心血。他说“这些名人尺牍本身既是书法作品,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集知识性、趣味性与一身。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代表中国文化的尺牍越来越受到追捧。”

 

曾国藩信札

曾国藩信札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