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大经济动力为拍卖业输送大批新贵
数字商业时代:现在除了春秋两季的大拍之外,保利也非常重视四季小拍,这里面也有相当多的无底价的拍品。保利拍卖如何利用四季小拍和大拍互动关系推动业务发展?
赵旭:在国外的老牌拍卖公司里,每天都进行拍卖,灯也拍,汽车也拍,一双旧鞋也拍。在中国不能这么随意地拍卖,四季小拍就是我们提供给顾客的一种持续性服务,适合不同需要的人群。本来保利拍卖一直是走精品路线,但是新藏家肯定是从买小物件开始,为了挖掘新的客户,保利设计了种类繁多的小拍场次。
数字商业时代:很多人说保利拍卖现在的成功很大因素是人脉,保利是如何进行系统服务的?
赵旭:拍卖属于服务行业,在拍卖行中我比较欣赏苏富比的做法,苏富比亚洲区的总裁程寿康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他为所有的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务。相比国内的拍卖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并不重视,有的时候甚至是跟客户比眼力、比财力,甚至比地位,这都不专业。保利拍卖的母公司实力雄厚,但是保利拍卖的服务是非常真诚的。带着藏品来保利的藏家虽然很多,我们都会尽可能提供周全的服务。
数字商业时代:保利拍卖的春秋两季大拍和四季小拍,两者的相互补充为保利拍卖的整体运营带来了哪些好处?
赵旭:四季小拍能够吸引新藏家和更广泛的客户,也是我们提供全年服务的窗口,通过小拍逐步培养客户,还可以将他们输送到精品大拍中去。通过5年来的不懈积累,保利已拥有全球超过5万名贵宾客户,其中有不少来自小拍,每年小拍递增客户名单就有2000多个。小拍成交额也可以达到几亿元,从收益上也是相当可观的。
数字商业时代:保利拍卖跟苏富比、佳士得是竞争关系,同时也在向他们借鉴、学习,您如何看待保利拍卖和苏富比在未来竞争中的关系?
赵旭:苏富比、佳士得是百年老店,在全世界有超过100个代表处,保利现在只有十几个,但是在亚洲我们现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他们了,在拍品资源上也占据优势。保利大拍平均每件拍品交易价格已经达到30万元左右,这个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与他们相比,保利没有西方艺术的客源,但是在中国艺术品交易领域,保利占有了全球最优质的客源,已经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保利拍卖现在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现当代中国艺术和古董这四股力量,而苏富比、佳士得的业务线更加完善,除了这四个门类,他们在红酒、首饰、腕表等等方面,有多元支撑的力量。以苏富比为例,它的红酒交易额是一亿,珠宝和腕表是两三个亿,保利这些门类都是刚刚开始,红酒刚做了一年,交易额只有一两千万元,腕表专场会在今年秋拍上首次推出,珠宝方面国内还没有太好的市场支撑。另外,苏富比和佳士得亚洲区主打春秋两季的大拍,不会像保利还要做四季小拍这么累。但是,保利是在经历不懈奋斗、奋发进取的上升期,而他们在守业,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
整合博物馆资源 打造展览和拍卖的生物链
数字商业时代:5年前保利拍卖刚成立的时候,在国内兴师动众地举办展览还算是个稀奇事儿,当时怎么想起举办展览的?
李达:当时是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做什么样的事情,保利的优势是我们有自己的博物馆,这个思路就逐渐形成了。第一次办展的起因是,我到台湾从藏家那里收了潘玉良画的一幅人体画,画得非常好。我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就想做一个展览,但是一件作品肯定不行,就想方设法联系到安徽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展览,效果非常好,后来又做了徐悲鸿展览,一步步走到现在。展览工作就好像我们去海外捡那些遗失的珍珠,然后带回来想办法把它们串成一个串,秀给大家看。
数字商业时代:这么多年,保利举办了20多场展览,让更多人知道并熟悉了保利拍卖。保利为何会在创立伊始就想到用展览推动拍卖的方式运营?
李达:十年前保利集团斥巨资建立了一个艺术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在青铜器和佛造像方面的收藏,足以跻身中国著名博物馆行列,我们有历史的积淀。当初我们在确立保利拍卖品牌的时候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一方面要国际化,一方面也要传承历史。如何把你经营的这些艺术品的文化价值挖掘到最深,让客户知道这件东西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它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从最开始就采用了展览和拍卖共同推进的双轨制,现在这两者已经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数字商业时代:您怎么看待展览和保利拍卖整个业务链的关系?
李达:我希望把它做成一个生物链。我们从事的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作,本质上就是中介。我们把民间流通的藏品放入展览,进行宣传,让世人领略并认同艺术品更深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再通过拍卖以最合理的价格出售。拍卖是个古老的行业,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手下能够注入新鲜的东西,把这个领域挖掘出更深层的内涵。现在那些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拍卖公司,如苏富比、佳士得,也开始借鉴这种方法。
数字商业时代:每件艺术品都是藏家的宝贝,把艺术品从藏家手里拿到拍卖场上也并非易事吧。
李达:要想和藏家打好交道,你首先要是个行家。不过有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些行家比我们研究得还深。和这些行家交流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东西,他会把藏品不辞辛苦地一件件拿出来给你看,你不光要看,还要发表评论。有一次我和一个藏家就这样一直从晚上看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我都熬不住了,他还是兴致勃勃。
有些珍贵的藏品在藏家手里已经有几十年了,藏家年纪大了,担心今后孩子不懂这件藏品的价值,认为打理起来既费时又费钱,随随便便几十万就处理掉了,实际在行家手里这东西能值2个亿,他能不心痛吗?藏家觉得不能亏待这个东西,所以就提前准备,拿到到拍卖场上,一定要把“女儿”嫁个好人家,这也是藏家珍视自己藏品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