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和田玉
2013/7/24 10:34:00 来自:转载自中国和田玉鉴赏网 评论: 暂无
古时在这条河捞玉有着严格的规定。据高居海在《行程记》中记载:“其国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滨者"。《新五代史》言道:“每发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得捞玉"。从这些历史文献所知推测,那时王公贵族十分珍视和田玉,决不允许随便开采。传说采玉季节开始,要举行盛大仪式,首先于阗国国王亲临现场国王先要官采,就是官员的监督下,由所雇采玉人按照严格的规定,下河捞玉,所得全部充官,然后才允许国人采玉,清代椿圆写的《西域闻见录》中详细记述了当时捞玉的场景:“河底大小石错落平铺、玉了杂生其间、采玉之法,远岸官一员守之、近岸官一员守之、派熟练回子或三十人一行或二十人一行截河并肩、赤脚踏石而步遇有玉石、回子即脚踏知之,鞠躬拾起,岸上兵击锣一声,官即过朱一点,回子出水、按点索其石子去”。清代福庆在一首诗中有同样的描述:“羌肩铣足列成行,踏水而知美玉藏”,一棒锣鸡朱一点,岸没深处缴公堂。”可见古时捞玉是何等严格,官兵层层把守。河中的玉全为官兵垄断。民间在玉龙喀什河捞玉清代前期是禁止的。为阻止民众自行捞玉买卖,清政府在和阗“西域城外之东西河共设关卡12处,专为稽查采玉回民。”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才开玉禁。当时规定在官家采玉之后或在官家采玉范围之外,民间可以分散拣玉或捞玉。
玉龙喀什河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巍巍昆仑山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因为这里出产的玉是玉之精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古人奉为宝物,称之为真玉;今人作为国宝,谓为“国石"。中国和田玉从七千年的新时器开始流传,经久不衰,称誉古今中外,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独特的意义。以和田玉雕琢的中国玉器具有独特的中国气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艺术”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早在新石器时代,新疆人民已把和田玉作为珍宝和友谊的第一个媒介向东西方传播和交流,开拓出一条运输和田玉的“玉石之路”引导了张骞通西域,开通了后来的“丝绸之路”从而带来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繁荣。和用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和田有力的参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了光辉的中国文化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玉文化。它的形成与中国的佛教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学、历史都密不可分,玉文化的繁荣阶段亦是历朝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他文化都难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