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子的故事
2011/7/30 8:44:00 来自: 评论: 暂无
虽然和田玉一直以温润吸引着众多追求者的眼球,但是不是籽料、有没有好看的皮子早已成为决定和田玉“卖相”的最主要因素,几乎同样大小、同样白度润度、同样雕工的两个玉件,有皮子的售价会比没有皮子的高出十数倍,甚至可能上百倍。
有皮没皮价格何以如此悬殊?原因很简单:有皮(当然得是真皮)可以明确判断这件东西是籽料的,而没皮就难说了,俗话说“籽料没有皮,神仙认不得”,哪怕确实是籽料加工而成的玉件,即使买家在心里也认可这确实是一件籽料的东西,也会因为没有皮子而一律以山料还价。
眼见得喜欢皮色的玩家与日俱增,而籽料的供应却越来越少,和田籽料的价格因此被逼上了上涨的华山一条路。
一个周末,在一家专卖和田玉雕件的河南老板的摊子上见到一只枣红皮子的龟,四五十克的样子,虽然雕工一般,但师傅居然把龟的前爪雕成半握拳状放在偏着的头的一侧,让人的感觉这只龟的智商颇高,大抵属于龟里的“思想者”一类。向老板询价,开价2000元,这在当前市场上算是十分合理甚至有些偏低的了。由于和老板“半熟不熟”正好砍价,直接一竿子杀到800,老板一面诉苦一面往回拉,一番讨价还价之后,终以10张大票收入囊中。
回家细看,发现这只龟果真与众不同:枣红色的皮子下是黄色的沁层,也就是说,单皮子就是黄红二色,比较稀罕;肉是青白色的,却又翳着糖花,四色了;尾巴附近一小片黑,算算已有五色;尾巴稍往上还有一小块僵白区域,在太阳光下看,僵白里面竟然还带点紫罗兰!5+2等于多少?!和田玉多为单色玉,即使加上皮色,三色已不多见,五色几乎已是极限了,无意间竟被我淘到一件七色玉,这不能不说是逐渐喜欢上皮色以来最大的收获了。
过得一周,在一个老朋友的摊上看到一只简约的“汉八刀”风格的小蝉,但雕工较差,线条绵软无力,约莫十七八克的样子。不过这件小东西也有几点吸引人的地方:完全由一块黄沁皮料雕琢而成,在不少玩家眼里,这就是人见人爱的黄玉了;背面穿黑,但黑色部分却形成了一棵树的模样,树干、树枝、树叶分明,别具风味。一问价,老板碍于面子不好开口,说是让我自己出价,只要合适就给。大致算了算成本,稍稍加了点利润之后,给出150元的价格。老板没有丝毫犹豫,一挥手:老朋友了,拿走。
小蝉到手之后向玉友们展示,他们几乎一致的看法是:找一个工好一点的师傅修一下,重新抛光,突出整件的黄沁以及背面的树,所费不多,却可以修整出一件小精品来。
上面两个实例算是玩皮子的比较成功的例子了。再说一件走麦城的案例吧。
仍然是在买到“思想龟”的那家,又发现了摊子上一件青花籽料雕的凤凰。虽然雕工不敢恭维,但整件油性不错,尤其是雕刻凤凰的地方是一整块明快的黄油皮,配以背面亦黑亦白的青花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色玉了。拿在手里掂了掂,感觉还算坠手,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后,以300元的价格成交。小老板很高兴,说这是当天的开张生意;我也很满意,毕竟花小钱淘到一件三色凤凰,也算是有这份玉缘了。
回到家里,洗掉上面涂抹的液体石蜡,发现油润的感觉也在一瞬间“一洗了之”了,玉件表面显得干涩,了无生气如果是和田玉,大多数情况下即使在清洗后不如洗前油润,但也不至于迅速变成石头模样。赶紧找出工具测了一下密度,只有2.84,得,以和田玉的价格买到一件与和田玉十分相似的卡瓦雕件。看来,以前在购买玉料时用纸巾擦拭表面喷涂的液体石蜡之类的方法,在购买玉件时还得使用,甚至可能得更加频繁地采用原石毕竟还可以在加工时避裂,而雕好的玉件一旦有裂并且被喷上去的东西掩盖掉,到手后再处理就麻烦了。再说,一件玉件是真油润还是假油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升值空间,更不用说一不留神买到不是和田玉却貌似和田玉的东西了。
喜人的皮子,恼人的皮子,关键看你做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