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网站文章 > 百姓玉事 > 正文

自驾科帕奇穿越丝绸之路 从北京到敦煌玉门关

2011/4/27 16:50:00  来自:转载自车王  评论: 暂无

2000多年前的一次启程开辟了繁荣一时的“丝绸之路”,2000多年后的我们沿着这段路途试着寻找那些文明遗落的痕迹,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被它深深吸引

公元前138年,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派遣张骞从西安启程,跨过黄河,穿越祁连山地东段余脉乌鞘岭,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历经十余年的坎坷跋涉,最终抵达西亚和地中海各国,开辟了长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在中原大地和广袤的西亚之间建立起友好交往的通途。

公元2011年,这条承载着两千多年荣辱兴衰的通商大道重新焕发了青春。昔日的阵阵驼铃声早已被现代化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取代,日复一日,呼啸而过的火车汽车穿梭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穿过道路两边星罗棋布的汉唐遗迹,在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交织而成的画卷中,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踏上丝路征程

每年的夏秋季节,包括河西走廊以及祁连山以南的青海高原,早已成为自驾一族的热点目标。而在这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那里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对于我们这些骨灰级的自驾驴友而言,与其说季节已不再是阻挡我们前进的障碍,不如说来一趟反季节式的穿越之旅,反而更符合我们的性格。尤其是每年的春节长假,更是我们绝不愿放弃的最佳时机,说到原因,一是因为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二是这几天出门的人极少,畅通无阻的道路便于快速移动。

从北京到此行的终点敦煌玉门关,遥遥2700公里,真是既令人向往,又让人感觉到一丝不安。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决定走南线的青银高速,沿途经石家庄、太原,从晋陕交界的军渡过黄河,横穿陕北的横山、靖边、定边,在刚刚进入宁夏盐池县的地方转入新建成的定武高速(定边至武威),沿大罗山北麓穿越宁夏北部的茫茫戈壁,争取用一天时间赶到黄河岸边的宁夏中卫市。果然不出所料,这条路线除太原附近车辆稍多以外,绝大部分路段都非常空旷,视力所及范围内基本没有过往车辆,着实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雪佛兰科帕奇[综述 图片 论坛]充沛的动力给我们一路狂飙提供了保障,3.2升发动机轻松地带动了几乎满载的车子,在高速路上巡航让我们愈发期待目的地的临近。由于这次旅途的特点,我们不敢期望每次停靠点都设施丰富,备足粮食、水和衣物是重中之重,好在7座型SUV的科帕奇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成功装载了我们一行数人的行李物品,而且科帕奇在车内储物空间的设计上颇费心思,中控台、车门处、中央扶手等都有大大小小的储物格可安放我们的水杯和杂碎物品。就这样在科帕奇的陪伴下,我们一路笑语欢歌,于傍晚6点之前已经把车停在了中卫市中心的酒店门口。包括中途吃饭休息在内,全程仅用11小时,比当初预测的时间提前2个小时抵达!长途行驶的科帕奇表现出了很高的可靠性,在油耗方面也给出了漂亮的成绩,百公里约11升,的确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这也让我们有信心迎接接下来的旅程。至此,我们已经站在河西走廊的入口,今晚的任务是大吃一顿,然后回宾馆足足地睡上一觉。明天一早,我们就将踏上真正的丝绸之路,去追寻昔日的大汉雄风,尽情领略千里冰封的西北风光。

丝绸之路北线古渡口

索桥古渡遗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东10余公里的黄河西岸,隔河与靖远县石门乡遥遥相望。古渡始建于汉唐,是古丝绸之路北线最险要的黄河渡口之一,此处河面宽阔,水流平缓,两岸山势陡峭,仅有一条山谷径通河西的芦阳镇与河东的石门乡。据史料记载,索桥渡口最早以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到了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驻军在两岸修建索桥,河面上排24只大船,两岸四根铁铸“将军柱”,用草绳系船成桥,故名索桥。经过几个小时的艰苦探寻,我们终于在老乡的指点下找到了索桥堡遗址。这里山高路远、人迹罕至,自从附近的村子搬迁后,就连当地的牧羊人也很少光顾。索桥渡地处黄河隘口,自汉代开发河西后,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地,属于早期的路线之一。当时的驼队从固原出发,走靖远哈思堡渡黄河,经索桥渡抵达芦阳镇,再经过大靖、土门,进入河西走廊第一大城武威。明代,这里是黄河沿线的重要渡口,它首要的任务是为防守长城沿线的将士们运送粮饷。踩着荒草碎石,我们走在这座寂静无声的古城堡内。进入半塌的房舍,似乎能听见这里曾经的喧嚣;漫步在一条条残破的街巷中,仿佛能看到昔日的刀光剑影。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去,只有那些戍边士卒留下的一块块红色页岩,仍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着千百年前的峥嵘岁月。

万里丝路的忠诚卫士[综述 图片 论坛]

离开索桥堡,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七八十公里以外的景泰县寺滩乡,去探访久负盛名的永泰古城。永泰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明朝政府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而修建的军事要塞,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从西边的寿鹿山上鸟瞰,古城平面形如金龟,故又名“金龟城”。明代万历年间,城中建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设施,兰州参将就驻扎在此城内,率手下2000多名士兵,担负着守护长城和丝绸之路的重任。如今的“金龟城”保存基本完好,经过修葺的西门尤显高大威武。城内至今散居着几十户人家,村民们从西门外的泉眼取来寿鹿山上流下的山泉水,在西北高原灿烂的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下耕种劳作,终日与古城厮守,日子过得倒也悠闲自在。我们在城楼下与上了岁数的村民攀谈,一边听老人讲述关于古城的过去,一边想像着这里昔日的辉煌景象,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

邂逅罗马帝国军人后裔

隶属于甘肃金昌市的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自汉唐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古城。位于县城中心的永昌钟鼓楼建筑结构严谨,整体设计风格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远近闻名的古建之一。从城区向南行驶十余公里,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名曰“者来寨”,经专家考证,这里就是汉代的骊靬县故址。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此行中让我们终生难忘的一段奇遇。永昌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和社会学研究,在永昌县方圆近百公里的区域内,发现了许多具有古代少数民族特征的人群,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的外貌竟然表现出显著的欧洲血统。有专家结合古罗马史料以及《汉书》中的记载认定,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执政官克拉苏统帅四万大军攻打安息(今伊朗高原),兵败后,一部分失散的士兵被匈奴人俘获,后辗转进入河西走廊,最终落户于永昌周边。而我们所到的者来寨,就是这些古罗马军士集中定居的汉代骊靬县。

这一天的清晨十分寒冷,又恰逢春节期间,者来寨中的村民们大多呆在家中,村中街道上显得非常冷清。带着强烈的好奇,我们决定走进村民家中一探究竟。随手敲开一扇大门,看到迎接我们的男主人,我们瞬间热血沸腾!这位蔡姓村民45岁,个头虽不高,但却长着满头的金发,加上蓝眼睛、高鼻梁、深陷的眼窝和清晰的面部轮廓,活脱脱一个欧洲裔中年男性的形象。

一阵寒暄过后,老蔡大方地让我们拍照留念,并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喝水休息。在攀谈中,他自称早就知道自己的祖辈是从西方迁居永昌的罗马人,只不过家谱早年已毁,详细情况不甚了了。老蔡有一儿一女,此时都不在家中,据说,孩子们的长相比他还像“外国人”。与老蔡的相见让我们每个人唏嘘不已。遥想当年,一个战败的罗马士兵与同伴一道辗转漂泊,最终流落到距故乡万里之遥的东方,在这里娶妻生子,度过余生。他是否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他是否曾梦想过有朝一日重返那朝思夜想的故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无论如何,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后代早已扎根于这片热土,至今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他们的血脉。

文章评论(暂无评论)
与其他用户分享你的观点: 我要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