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圈里的“体内循环”
2011/4/23 10:19:00 来自:转载自证券时报网 评论: 暂无
最近一段时间,古玩城略显萧条的地摊生意又逐渐活跃起来,原因之一是一些商家补上了新货,并且在玉石价格“飞天”的今天,新货的价格上涨却并不明显毕竟只是大路货,在很多中高档玩家眼里完全上不了档次,一旦价格也“搭车涨价”,恐怕淘货者也就寥寥了。
不过,每次号称有新货上摊时,还是会吸引一些买家前来淘宝的。这不,一家相熟的摊位上新上了20编织袋通货籽料,一群玉友便如闻到腥味的苍蝇般扑了过去,嘤嘤嗡嗡的讨论声争辩声外加稀里哗啦的扒拉声响彻了小半个古玩城不怕您笑话,俺也是这群“苍蝇”中的一只。
挑了一阵,没寻到几件还算说得过去的玩意。毕竟只是“十元货”,且老板虽号称新货,实际上其中有不少早已“面熟”,要想淘到真正的“潜力股”不仅得靠眼力,恐怕还得有买彩票中奖一般的运气。这不,一帮玉友估计大都认为自己运气还不错,于是乎都将右手当做“五齿钉耙”用,有的甚至左右开弓,眼里也无不闪着攫取而贪婪的光。
就在人们的目光集中于大块料子或者白度好一些的籽料时,我却发现石头堆的底部好像还有些不错的东西,只不过块头比较小而已。也正因为小,才漏到了石堆的底下,并且容易避过淘宝者的“注目礼”。仔细“深度挖掘”之后略有收获,其中一块小小的不起眼的鸡骨白籽料经过擦拭之后显露出白而滋润的本来面目,形状也还算不错,将其收入囊中后,“五齿钉耙”扒拉得更起劲了。
突然看到一块小黄圆片,表面很平整,厚度不到半厘米,但厚薄比较均匀,并且是一头略大、一头略小的椭圆形,天然的观音牌或者佛牌料子。没有裂,只局部有一星黑点,但这几乎是黄沁料子的通病,无伤大雅的。将这块小圆片拿在手里欣赏之时,边上的几个淘宝者也围拢过来,有的甚至比自己淘到好东西还兴奋,一迭连声地说,这件不错,这件不错,值好几百了。
一两个小时淘下来,数了数,勉强“录取”了60多件。老板和我关系不错,给了点优惠,500元成交。付了钱,东西暂时寄放在老板摊上,几个玉友相约到别的摊子上再瞧瞧,看看还有没有漏可捡。
手里把玩着刚淘到的小黄沁籽料片,在一个维族老板的摊前蹲下来,仔细看他的货。没想到老板却对我手里的小玩意产生了兴趣,接过去看了一眼,问:“多少钱买的?”
我正考虑如何作答,边上一位玉友“抢答”了:“200”。
维族老板一听,伸出四根指头:“400卖不卖?”
一见有钱可赚,大家都来了兴趣。边上的几位维族卖家也围了过来,轮番“审读”那块小黄片,用我们听不懂的话讨论着。
“500。”终于轮到主人发话了。其实,还价400已经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要价500不过是做做样子,以显示自己不想贱卖而已。几轮拉锯下来,4张钞票归我,小黄片归他了。
一位玉友有些不解:他不是卖玉的吗,怎么还收玉?这话引来大家一阵哄笑:不收玉他拿什么来卖呢?只不过以前是在产地或者别的地方收料,现在现收现卖而已。如今和田玉价格涨得厉害,此地离新疆又远,回家收购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上去了,可能还不如就地吃进就地贩卖呢。
其实,即使是在玉商之间,也常常可以见到互通有无的交易。有的玉料甚至在玉商手里辗转了几次,料子还是那块料子,但价格已不是当初的价格在玉商圈子里“体内循环”一番之后,和田玉的增值效应也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一旦这些玉石“体外循环”到玩家或者最终消费者手里,价格恐怕又得再上几个台阶了。
有好事者想知道我那块小黄沁料子现在究竟是什么价了,于是“派遣”了一位刚才不在场的玉友前去打探。过了一会,玉友回来报告说,开价1000,说是少了600不卖。据说第二天另一位玉友又去打探了一下,这次卖家开价翻了一番,达到2000了,有买家还到600,卖家丝毫不为之所动……